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江蘇要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江蘇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經濟運行一直保持穩健,發展韌性持續提升,產業、科技、人才、營商環境等優勢不斷積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全省上下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經濟增長的基礎持續夯實、結構持續優化、質效持續提升,為更好落實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作出江蘇貢獻。站在新起點,我們要學深悟透、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策應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以鹽城所能更好服務大局所需。
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
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重大使命。產業科技創新是江蘇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的關鍵領域,也是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突破口。
作為創新資源密集、創新動能澎湃、創新氛圍濃烈的經濟大省和制造大省,江蘇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省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創新成果不斷豐富、創新成效日益顯現。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今年新春第一會,我市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出臺行動計劃和激勵政策。站在新起點,我市將以科技創新助力新興產業壯大,聚焦“5+2”戰略性新興產業和23條重點產業鏈,突出零碳園區建設,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地標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培育,深入實施“AI+”,加強大模型推廣應用,全力突破氫能、新一代高效太陽能電池、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煥新,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風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升西伏河綠色科創園等平臺載體,讓更多科創之花結出產業之果,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
推動中國經濟劈波斬浪、行穩致遠,改革開放既是關鍵一招,也是信心之源。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快速發展,應統籌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過改革和開放的雙輪驅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開辟中國式現代化更加廣闊的前景。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江蘇緊緊圍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堅定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繼續走在前列,著力提升改革的質量和水平。率先出臺省級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任務清單,縱深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若干措施、推出85項年度營商環境改革事項……對照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江蘇針對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新增長點,穩步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除障礙、增動能。我市堅持以改革增動力,用好“6+1”比較優勢,抓好緊密型縣域數字化醫共體建設、海洋經濟發展等標志性、牽引性、探索性改革,把營商環境改革持續引向深入,在健全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上取得新突破。圍繞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場環境。
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
在全國“一盤棋”格局中,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是江蘇肩負的重大責任、光榮使命。江蘇牢牢把握多個國家發展戰略在江蘇匯聚的重大優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機遇,加強與其他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對接,有力扛起江蘇責任、展現江蘇擔當、作出江蘇貢獻。全面融入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協同推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加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統籌落實區域重大戰略,主動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滬浙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強與長江中上游地區協作發展,推動產業鏈向長江中上游延伸。積極服務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更大力度推動產業聯動、創新協同和人才交流,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主動對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相互間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提升信息、政策、人才、項目交流共享效率。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我市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特征,積極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大都市圈、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布局,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勇當全省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碳路先鋒”。
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新征程上,必須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新時代以來,江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工作的要求,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著力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系統化推進脫貧攻堅、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各項民生事業全面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決扛起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加快地區協同發展,提高區域均衡發展水平,完善“先富帶后富”體制機制。結合實際情況,在南北共建園區實現先富帶動后富,以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開發式扶貧和救助式扶貧“雙輪驅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重點人群穩定就業增收等領域展開積極探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多辦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心用情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我市深刻領會“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的重要指示,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持續用力,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切實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
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只有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有效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江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引領作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對結合實際的探索性改革同黨中央改革取向保持高度一致,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落地落實。
新征程上,我市堅持把高質量黨建擺在突出位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進一步營造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濃厚氛圍,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勇挑重擔、開拓進取,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強化黨建引領,弘揚清風正氣,在嚴管厚愛中凝聚現代化新鹽城建設的強大合力,不斷提高黨的建設水平。